一、政策核心:省級集采深化,國產化路徑清晰

安徽省自2020年率先實施省級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集采後,2025年政策進一步強化"產(chan) 品分層、醫院分級、項目分包、價(jia) 采合一"機製。新規要求公立醫療機構使用非財政資金采購的乙類設備(如CT、MRI、DSA等)全部納入集采,並需於(yu) 2025年3月31日前完成采購申報。數據顯示,2020-2021年安徽通過集采累計節約資金超4.5億(yi) 元,單台設備降幅普遍達30%-50%。
廣西突破:財政資金采購全麵納入監管
廣西明確自2025年3月1日起,政府及國企所屬醫療機構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乙類設備或單價(jia) 超1000萬(wan) 元的醫用設備,統一由自治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實施帶量采購。進口設備需經行業(ye) 主管部門論證並報市級以上財政部門審批,嚴(yan) 控非必要進口采購。政策同步鼓勵非財政資金采購機構參照執行,強化國產(chan) 設備采購導向。
全國趨勢:區域集采成主流模式
由於(yu) 醫療設備技術複雜、需求差異大,全國性集采難度較高,目前以省市級集采為(wei) 主流。除安徽、廣西外,河南安陽、江蘇蘇州等地通過"縣域醫共體(ti) 聯合采購"模式(如集中采購CT、超聲等設備),實現以量換價(jia) 目標。國家醫保局明確,未來將優(you) 先對競爭(zheng) 充分、標準化程度高的設備品類(如DR、監護儀(yi) 等)探索集采擴圍。
二、行業(ye) 變革:國產(chan) 替代加速,外資品牌承壓轉型
國產(chan) 設備中標率顯著攀升
大規模集采成為(wei) 國產(chan) 設備搶占市場的關(guan) 鍵機遇。以海南2025年超聲設備集采為(wei) 例:200套設備預算1.9億(yi) 元,最終國產(chan) 占比超90%。外資品牌中僅(jin) 中標13套,且單價(jia) 較國產(chan) 同類產(chan) 品高30%-50%。
價(jia) 格競爭(zheng) 驅動行業(ye) 洗牌
集采模式下,設備均價(jia) 降幅普遍達30%-40%。安徽首批集采中,1.5T MRI單價(jia) 從(cong) 1200萬(wan) 元降至750萬(wan) 元,64排CT從(cong) 650萬(wan) 元壓至380萬(wan) 元。低價(jia) 競爭(zheng) 倒逼企業(ye) 優(you) 化供應鏈,中小廠商因利潤擠壓加速出清,行業(ye) 集中度向頭部企業(ye) 傾(qing) 斜。
外資品牌策略調整:本土化與(yu) 高端化並行
麵對集采壓力,外資企業(ye) 加速本土化生產(chan) ,並轉向高端細分市場(如7T MRI、PET-MR)。某外資品牌醫療宣布擴大中國研發投入,計劃推出專(zhuan) 供基層市場的經濟型CT機型,試圖在政策夾縫中開辟新賽道。
三、市場機遇:設備更新潮啟動,基層與(yu) 西部成增量藍海
千億(yi) 級設備更新需求釋放
國家發改委2025年設備更新政策明確中央財政對東(dong) 、中、西部地區補貼比例分別為(wei) 85%、90%、95%。2025年1月數據顯示,DR、DSA、CT等設備銷量同比激增47%-161%,積壓需求開始釋放。業(ye) 內(nei) 預計,2025年Q1各省政策落地後,采購訂單將迎爆發式增長。
基層醫療市場爆發式增長
縣域醫共體(ti) 建設推動基層設備升級。2024年9-12月,縣級醫院設備采購金額同比增速由負轉正(14.5%-22.6%),廣東(dong) 、甘肅等省縣域醫共體(ti) 設備更新預算均超5億(yi) 元。國產(chan) 廠商憑借性價(jia) 比優(you) 勢(基層市場占比超70%)快速搶占份額。
西部地區成政策傾(qing) 斜重點
國家對西部地區設備更新補貼比例最高(中央承擔95%),疊加集采支持,西部采購需求快速升溫。廣西、雲(yun) 南等地三甲醫院近期招標中,明確要求國產(chan) 設備參與(yu) 率不低於(yu) 50%,為(wei) 本土企業(ye) 開辟新戰場。
四、未來挑戰:技術創新與(yu) 市場分層成關(guan) 鍵
1. 國產(chan) 高端化瓶頸待突破盡管國產(chan) 設備在中低端市場占據優(you) 勢,但高端領域(如3.0T MRI、256排CT)仍依賴進口。2025年集采政策或向高端設備延伸,倒逼本土企業(ye) 加強核心技術研發。
2. 外資品牌"以價(jia) 換量"風險外資企業(ye) 若為(wei) 保份額大幅降價(jia) ,可能衝(chong) 擊其高端品牌定位;若堅守價(jia) 格,則麵臨(lin) 市場份額流失。平衡策略將成為(wei) 未來競爭(zheng) 焦點。
3. 智能化、數字化設備需求崛起隨著AI影像、遠程診療技術普及,具備智能化功能的設備將成為(wei) 集采新標的。本土企業(ye) 需加快技術融合,構建差異化競爭(zheng) 力。
2025年醫療設備大規模集采與(yu) 設備更新政策疊加,推動行業(ye) 進入深度調整期。國產(chan) 廠商憑借政策紅利與(yu) 性價(jia) 比優(you) 勢,持續擴大中低端市場份額;外資品牌則麵臨(lin) "高端守擂"與(yu) "基層滲透"的雙重挑戰。未來,技術創新能力、基層市場響應速度、智能化設備研發水平,將成為(wei) 企業(ye) 突圍的核心競爭(zheng) 力。行業(ye) 格局重塑中,唯"技術+政策"雙輪驅動者方能立於(yu) 潮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