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(hui) (以下簡稱“河北衛健委”)於(yu) 2025年3月19日公布了超聲設備集中采購項目的中標結果。此次集采項目總計采購79套超聲設備,預算金額為(wei) 9480萬(wan) 元,國內(nei) 超聲龍頭開立醫療及國際巨頭GE醫療中標,總計中標金額約3099萬(wan) ,此次集中采購共實現預算節省6381萬(wan) 。
01
降幅71%及63.50%
此次河北衛健委的超聲設備采購項目中,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,兩(liang) 個(ge) 采購包均取得了顯著的節約資金成效。
采購包1原計劃預算為(wei) 4800萬(wan) 元,旨在采購40套超聲設備,並要求免費保修期不少於(yu) 3年。經過激烈競標,最終由開立醫療獨家中標,中標型號為(wei) 開立P80T。中標總價(jia) 僅(jin) 為(wei) 1390.8萬(wan) 元,相較於(yu) 預算節省了高達3409.2萬(wan) 元。中標平均單價(jia) 為(wei) 34.77萬(wan) 元,總金額降幅71%。

采購包2原計劃預算為(wei) 4680萬(wan) 元,擬采購39套超聲設備,免費保修期要求同樣為(wei) 不少於(yu) 3年。GE醫療憑借其LOGIQ Fortis Pro型號獨家中標,中標總價(jia) 為(wei) 1708.2萬(wan) 元,較預算節省了2971.8萬(wan) 元,總金額降幅63.5%。

此次超聲設備采購項目的中標結果,不僅(jin) 滿足了采購方對設備數量和質量的要求,更在資金節約方麵取得了突出成績,實現資金的最大化利用。此次中標的兩(liang) 家企業(ye) ,一家是國產(chan) 超聲的龍頭企業(ye) 開立醫療,另外一家是國際醫學影像巨頭GE醫療,但是價(jia) 格均有了七成左右的降幅。根據2024年的中標數據,GE醫療的LOGIQ Fortis Pro超聲設備的單台中標價(jia) 格在不同項目中有所差異,以下是部分具體(ti) 的中標價(jia) 格信息:

2024年,GE醫療的LOGIQ Fortis Pro超聲設備的單台中標價(jia) 格範圍大致在135.5萬(wan) 元到243.8萬(wan) 元之間,具體(ti) 價(jia) 格因采購單位、地區和采購數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。但在本次河北集采項目中,LOGIQ Fortis Pro超聲設備的單台中標價(jia) 格為(wei) 43.8萬(wan) ,僅(jin) 為(wei) 2024年中標價(jia) 的17%-32%。因此,在超聲設備集中采購中,國內(nei) 龍頭與(yu) 國際巨頭均難逃大幅降價(jia) 的宿命。無論企業(ye) 規模與(yu) 影響力如何,在集采的競價(jia) 機製下,均麵臨(lin) 價(jia) 格被大幅壓縮的現實。這一現象凸顯了集采在降低醫療成本、提升公共資源使用效率方麵的強大作用,同時也對製造商的市場策略與(yu) 成本控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02
超聲是集采節資的“深水區”
目前,全國範圍內(nei) 的超聲影像設備已在多個(ge) 地區啟動了集中采購。例如,海南衛健委公布的超聲設備集中采購項目、安陽市公立醫療機構的醫療設備集中采購項目,以及廈門的台式彩超統一招標分批簽約采購項目等。集采所涉及的超聲設備種類繁多,包括高端全身超聲設備、高端婦產(chan) 超聲機、心髒超聲機、便攜式超聲機以及掌上超聲等多個(ge) 品類。
在超聲設備的采購競爭(zheng) 中,國產(chan) 與(yu) 外資品牌展開了激烈的角逐。例如,在海南的集采中,國產(chan) 廠商邁瑞、東(dong) 軟醫療、思多科脫穎而出,成為(wei) 最大贏家,而外資品牌GE醫療也憑借心髒超聲機成功中標;在廈門的集采中,GE醫療、飛利浦醫療等外資品牌,以及邁瑞醫療等國產(chan) 品牌均有所斬獲。
整體(ti) 來看,超聲設備在集采中的降價(jia) 幅度頗為(wei) 顯著。以海南衛健委公布的超聲設備集中采購項目為(wei) 例,總預算為(wei) 1.9億(yi) 元的200套設備,最終以1.19億(yi) 元完成招標,降價(jia) 幅度高達37%;在廈門的台式彩超統一招標分批簽約采購項目中,邁瑞醫療麵向基層市場的ConsonaNova台式超聲中標,其中標價(jia) 格較預算價(jia) 格降低了79.8%。在今年一月份的貴州集采中,邁瑞旗下的Consona N9T超聲診斷儀(yi) 單台設備的中標價(jia) 僅(jin) 為(wei) 21萬(wan) 元,相較於(yu) 預算價(jia) 格,節資率高達91.25%。
此次“9480萬(wan) 預算,3099萬(wan) 中標”似乎進一步印證了在所有影像產(chan) 品的集采中,超聲影像診斷設備領域是采購節資的“深水區”。在激烈的競爭(zheng) 中,無論是國產(chan) 龍頭還是國際巨頭遭遇“雙殺”,以價(jia) 換量似乎已經是不可避免。
影像產(chan) 品,尤其是高端影像產(chan) 品,其研發與(yu) 臨(lin) 床研究成本占據產(chan) 品總價(jia) 的相當大比例。然而,在當前集采政策下,產(chan) 品價(jia) 格普遍降幅達到60-70%,這不禁引發業(ye) 界對於(yu) 企業(ye) 利潤空間的擔憂。
麵對如此大幅度的降價(jia) ,企業(ye) 是否能夠保留足夠的利潤來支持後續新產(chan) 品的研究與(yu) 開發,成為(wei) 了行業(ye) 關(guan) 注的焦點。畢竟,研發創新是醫療器械企業(ye) 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,而利潤則是支撐這一動力的重要源泉。
因此,在集采政策推進的同時,如何平衡價(jia) 格降低與(yu) 企業(ye) 研發創新的需求,成為(wei) 了擺在醫療器械企業(ye) 麵前的一道難題。未來,企業(ye) 需要在保證產(chan) 品質量的前提下,通過優(you) 化成本結構、提高生產(chan) 效率等方式,努力在集采降價(jia) 與(yu) 研發創新之間找到平衡點,以實現可持續發展。
另外,醫療設備集采過程中出現了一個(ge) 值得關(guan) 注的現象:預算價(jia) 格與(yu) 實際中標價(jia) 格之間的差距似乎正在逐漸擴大。這一變化引發了業(ye) 界的廣泛討論,不禁讓人質疑:製定集采預算的意義(yi) 究竟何在?
在財經領域,預算作為(wei) 資源配置和成本控製的重要工具,其準確性直接關(guan) 係到企業(ye) 的運營效率和經濟效益。然而,在醫療設備集采中,預算與(yu) 實際價(jia) 格的脫節可能導致資源錯配。因此,業(ye) 界呼籲相關(guan) 部門應重新審視醫療設備集采預算的製定機製,確保其能夠真實反映市場需求和價(jia) 格水平,從(cong) 而為(wei) 采購雙方提供一個(ge) 更加合理的交易環境。